东非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已知至少有1万2千多种植物。该地区以高原地形为主,海拔在1000米以上,又有东非大裂谷、沿海低地等低海拔地带。探讨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理格局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有助于对该地区的保护与开发。
在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王青锋研究员的指导下,陈凌云博士等人对东非高山植物Haplocarpha rueppelii (Sch.Bip.) Beauverd (菊科) 进行了研究。他们从埃尔贡山、阿伯德尔山、肯尼亚山、乞力马扎罗山、贝尔山收集了该物种有毛和无毛两种分化类型,共65个个体;对1个核基因和3个叶绿体基因进行了测序,通过分析居群间遗传差异、基因交流频率等,检验造成分化的原因 (即内部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分化类型并不存在内部生殖隔离。该物种至少在更新世时期已经分布于相互毗邻的阿伯德尔山和肯尼亚山。两山间极低的基因交流频率表明它们之间可能存在阻碍植物扩散与基因交流的隔离屏障。尽管阿伯德尔山-肯尼亚山屏障还需要用更多的植物类群进行验证,这一发现对于理解东非生物地理格局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这项研究得到了中非联合研究中心 (Y323771W07、SAJC201322) 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31300182) 的支持。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Science Bulletin。
论文链接
(a) 本研究Haplocarpha rueppelii的采样地点及植物照片
(b) 居群间Principal coordinate分析及average bidirectional migration rates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