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果(Pouteria campechiana),相较于其它热带水果它的名字更容易被记住,物如其名,因成熟的果肉酷似煮熟的鸡蛋黄而得名,是山榄科、桃榄属的一种小乔木果树。原产于伯利兹、哥斯达黎加、萨尔瓦等国家,1961由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从古巴,1964年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和蔡希陶分别从越南,三次引种多个蛋黄果品种回版纳植物园,并成功将其繁殖出来。至今版纳植物园共引种21种次,目前在百果园、野生蔬菜园等专类园区都有收集栽培。
基于多年来的收集保育,园区已栽培数量较多的蛋黄果,但口感及外观良莠不齐。为了进行蛋黄果的资源评价,园林园艺中心民族植物展示组于近期采集来自园区50株现阶段正在成熟的不同个体,每株10个果实,通过对果实的外观,以及果实可食率,果肉质地、纤维、香气、风味等果肉进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邀请不同人员来进行品尝并投票选出各自认为口感最佳的三个种/品种。
蛋黄果果形美观多样,成熟果肉橙黄色酷似蛋黄,粉质香甜,口感独特且营养丰富,果肉除鲜食还可加工成果酱、奶油、饮料等,植株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具有反季节性。其树姿美丽,适合做庭院栽培做观赏树,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蛋黄果
蛋黄果
蛋黄果饼
蛋黄果馒头
品鉴现场
本文作者:张淑红 黄天萍
责任编辑:吴秀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