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   English  |  常见问题 
 
 首 页 新闻动态 主要任务 成员风采 了解ICCBG 加入ICCBG
当前位置:Home > 新闻动态 > 成员消息
第四届吴征镒植物学奖在海南颁奖
时间:2023-10-31  来源:昆明植物园  作者:杨云珊  点击:

  10月28日,第四届吴征镒植物学奖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的中国植物学会90周年庆典暨第二届植物科学前沿学术大会上正式颁发。颁奖仪式由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李宏伟主持。

李宏伟主持颁奖仪式

  第四届吴征镒植物学奖杰出贡献奖获奖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晓亚;青年创新奖获奖人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黄胜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伟。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许智宏院士、中国植物学会汪小全副理事长、孙航副理事长为获奖人颁发获奖证书和奖牌。

许智宏院士宣布获奖人名单

许智宏院士为杰出贡献奖获奖人陈晓亚颁奖

汪小全、孙航为青年创新奖获奖人黄胜雄、王伟颁奖

陈晓亚院士发表获奖感言

  中国植物学会和吴征镒科学基金会向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希望获奖者和全国植物科学工作者一道传承老一辈科学家孜孜以求、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推进中国植物科学事业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新的贡献。基金会和学会将一如既往、驰而不息地共同做好吴征镒植物学奖的各项工作,不断扩大吴征镒植物学奖的影响力,将吴征镒先生的科学精神发扬光大。

  颁奖仪式上,北京植物医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向基金会捐赠吴征镒植物学奖奖励基金100万元。此外,自2021年起每年向基金会追加捐赠10万元用于科学公益事业。

北京植物医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捐赠奖金

  2016年,在吴征镒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吴征镒科学基金会和中国植物学会联合设立吴征镒植物学奖,奖金由北京植物医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捐赠。该奖项是我国首个植物学专业奖项,旨在弘扬吴征镒严谨治学、无私奉献和执着追索的科学精神,奖励为发展中国植物科学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植物学科技工作者,激励植物学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贡献。

  吴征镒植物学奖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登记的社会科技奖励登记号为0316,设杰出贡献奖和青年创新奖,每两年评奖一次。自2017年以来,先后有洪德元院士、周俊院士、李德铢研究员获得杰出贡献奖,孔宏智研究员、高连明研究员、苏涛研究员、郭亚龙研究员、星耀武研究员、焦远年研究员获得青年创新奖。

  中国植物学会90周年庆典暨第二届植物科学前沿学术大会由中国植物学会主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承办,于10月27日隆重开幕。中国植物学会前理事长武维华院士为大会致辞,中国科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洪德元院士、匡廷云院士、许智宏院士、种康院士等14位院士及来自全国268家单位的14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武维华院士致辞
 

第四届吴征镒植物学奖获奖人简介

  杰出贡献奖获奖人  陈晓亚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亚院士长期从事植物科学研究,在植物资源、次生代谢、抗虫和棉花生物学等方面做出了杰出成就。他带领团队系统解析棉酚生物合成途径和棉纤维细胞发育机制,为优质棉创制提供材料。发明的植物介导的RNA干扰抗虫新技术,成为抗虫技术里程碑式的突破。他兼任上海辰山植物园园长,为其高质量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领导团队系统收集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资源,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鼠尾草属核心种质资源库及保护繁殖基地,并研究药用植物活性成分代谢及调控,在植物保护、研究和利用相结合方面发挥了带头作用。陈晓亚研究员取得重要国际影响和学术地位,为我国植物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青年创新奖获奖人  黄胜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黄胜雄长期针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开展化学结构鉴定及活性挖掘、生物合成及合成生物学、代谢产物的进化等前沿交叉研究,利用经典植物化学、结构生物学与基因组学的研究手段,解析了植物药物分子莨菪碱和可卡因的生物合成及进化起源,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成果。这些成果解决了托品烷生物碱骨架合成的百年科学难题,提供了一个基于结构生物学、天然产物化学和基因组学研究次生代谢进化的新角度和案例,提升了我国在植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青年创新奖获奖人  王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伟长期从事植物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通过整合形态和系统发育历史,系统解决了毛茛目及其相关被子植物疑难类群的分类学问题,形成了“以系统发育为原则的整合分类学”的研究范式;将“物种分化-区系发生-植被演替-地球演变”有机整合起来,发现菟葵属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反映了亚洲三大高原的形成过程,揭示了东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和荒漠植被的进化历史,阐明了东亚两种特殊生境生物的迁入动态及其驱动因素。这些成果推动了植物分类学这一经典学科的发展,并将分子系统学由一门学科拓展到探讨宏观生态学、地质学等领域科学问题的工具。

  (责任编辑:李雪)

 

相关信息:

  • 植物与周围生物间的巧妙“合作”——为吸收养分 2023-10
  • 昆明植物所在植物接触性形态建成的分子机理方面 2023-10
  • 《种子故事:珍稀濒危植物种子》、《秋海棠属植物 2023-10
  • 昆明植物所完成勐腊毛麝香高质量基因组的组装和 2023-10
  • 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在昆明植物园顺利举办 2023-09
  • 丽江高山植物园首批入选省级草种质资源圃名单 2023-09
  • 昆明植物所揭示早期人类活动导致东亚亚热带常绿 2023-09
  • 中国西南山地海拔梯度高山草甸群落植物花粉和胚 2023-09
  • 群体遗传与物种濒危机制研究团队完成2023年度第 2023-09
  •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毛果木莲在昆明植物园首次开花 2023-09
  •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新闻动态
    综合报道
    工作进展
    成员消息
    科研进展
    国际园讯
    视频新闻
    推荐资讯  
    感受远古多样魅力,辰山蕨类植物首次集中亮相!
    感受远古多样魅力,辰山蕨类植物首
    最近更新  
    热门点击  
    Copyright © CUBG 2013-ICCBG 2022 - 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办公室   滇ICP备13004273号-2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 勐腊县 勐仑镇   电话:0691-871333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