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辰山科学研究中心田代科研究员主编的《中国野生莲》正式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内页
该书是田代科研究员课题组(观赏植物资源及创新利用课题组)10多年来对中国野生莲资源开展全面、系统调查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研究主要得到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科技攻关项目“中国野生莲资源的多样性及保护”的支持。通过项目实施,在基本弄清我国野生莲资源多样性、分布和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野生莲资源数据库,为我国野生莲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该书于2022年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署《“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国家林业和草原局:https://www.forestry.gov.cn/c/www/dzwzbh/96186.jhtml)。

亚洲莲的生态型分类及分布

中国野生莲资源的分布(红点)
《中国野生莲》一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除前言和致谢外,内容共包括8章,分别为:第一章 莲的形态特征;第二章 莲的分类;第三章 中国野生莲的资源调查;第四章 野生莲莲子的形态多样性;第五章 中国野生莲的表型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第六章 中国野生莲种质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第七章 中国野生莲的主要居群介绍;第八章 中国野生莲资源的保护现状及策略。其中,核心内容是第六章,本章内容从北到南依次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野生莲居群和疑似野生莲资源进行了全面介绍,包括每个居群的地理位置(含经纬度坐标和地图)、水域面积及野生荷花所占大体比例、水深、形态特征(植株和花高度、叶片大小和质地、花色、花被片数、雄蕊和心皮数目、果实形态等)、同近似品种的比较描述、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并配上生境和居群的个体形态特征组图。这些综合信息将为不同资源的鉴定、欣赏、科研生产取材和保护提供了翔实准确的数据。

莲的性状介绍(叶片)

野生莲居群形态图解

中国野生莲的遗传亲缘关系
中国是亚洲莲的资源分布和多样性中心之一,也是莲的主要栽培区、加工利用和育种国,除了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栽培品种外,还存在大量野生资源。然而,随着农业和工业发展进程加快,土地和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加上气候变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原有野生莲的原有生境受到极大破坏,野生莲的种群不断减少和变小,例如:1987年在辽宁省铁岭市所辖开原市老城镇莲花村一处约20亩左右的池塘生长有野生莲,后池塘被填平作为耕地,幸有1988年引种到辽宁职业技术后得以保留(同王日新交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东极荷花园的野生莲因2013年发生洪涝几乎全部被淹没死亡;我国南方可能已不存在真正的野生莲种群,海南万宁市和乐镇联丰村的一处疑似野生子莲居群因生境恶化和缺乏管理而面临灭绝风险;另一方面,有关我国的野生莲资源及其多样性以前尽管开展过一些研究,但工作比较零散、不全面和系统深入。此外,一些野生莲资源处于旅游景区,其生存及纯度因景区开发和管理不当而受到影响,如山东滕州微山湖湿地和湖南岳阳君山区的团湖公园已发现人工引种的荷花品种和野生荷花发生杂交,产生了混杂;河北白洋淀景区内也建有荷花品种展示区,也发现了野生莲和栽培莲发生了自然杂交,这对野生资源的纯度甚至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如果不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实施保护,我国野生莲的资源遗传多样性就会存在降低,甚至面临重要遗传基因丢失的风险。然而,当前这些问题尚未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必须建立在对资源的深度了解基础上,因此,针对我国的野生莲资源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急需开展系统调查和研究,我们必须弄清:哪些资源是野生(近野生)?现有野生莲资源的分布概况及居群多样性如何?哪些是优势资源?东北野生莲同俄罗斯、日本、韩国分布的莲的亲缘关系;野生莲资源的受威胁因子;现有湖泊、湿地野生莲资源是否受到人工引种栽培资源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如何,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何种防范措施?野生莲迁地引种栽培后的适应性表现如何?如何有效地保护和科学利用我国的野生莲资源?等等若干科学及技术问题。以前,关于野生莲资源分布和多样性研究还很不充分,还缺乏对野生莲资源分布现状、居群大小和多样性水平的准确理解,这十分不利于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因此,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申请课题立项,整合文献调研、专家咨询、野外实地考察、生态学、形态学、园艺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手段和技术方法开展研究和分析,试图回答上述一些问题。
上海辰山植物园观赏植物资源及创新利用课题组自2011年成立以来,将调查分析世界莲属资源的多样性和保护现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特别是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科技攻关项目的持续支持下,在全国相关单位科技人员和荷花爱好者的协助下,先后多次对国产野生莲资源的分布和现状开展了实地调查,采集了大量的生物学数据和分子实验样品。通过形态学聚类方法、分子标记技术和更新的简化基因组测序分析,对中国的野生和疑似野生莲资源的身份进行了鉴定,深入理解了资源的分布特征、居群大小、居群间的亲缘关系和重要代表性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为了让这些研究成果更多地被科研技术人员和公众了解、利用,避免将来可能出现重复性调查和研究,提高全民的野生莲资源的保护意识,我们将十年间的研究结果整理成书,并建立了“中国野生莲资源数据库”,以供全国的科研、科普和资源保护工作者参考,也为我国野生莲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