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1938年,庐山植物园在丽江玉龙雪山下建立了工作站,开展植物资源的调查工作。1958年,蔡希陶等人在丽江进行高山植物园的选址,确定玉湖为丽江高山植物园园址。1958年至1974年期间,丽江植物园先后完成了当地中草药的引种驯化试验和国家卫生部下达的类皮质激素甾体皂甙原料薯蓣属植物的资源调查与引种驯化研究,高含量品种和栽培技术推广成功,为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类皮质激素药物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1963年2月,吴征镒、蔡希陶、冯国楣等我国著名植物学家提出云南植物研究战略:“花开三带,果结八方。”“三带”就是指要在云南建设三个植物园,即: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昆明植物园(北亚热带)、丽江植物园(高山和亚高山)。三个植物园是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表现出不可替代性。七十年代初期全国开展中草药调查,丽江植物园参与《丽江中草药》的调查和基础资料的编纂。1974年丽江高山植物园停办。1999年由于云南植物研究战略完整性需要,中英联合复建丽江高山植物园。
二、植物园简介
丽江高山植物园地处滇西北核心地区,位于丽江玉龙雪山南麓哈里谷,邻近“玉水寨—玉峰寺”旅游热线,距离丽江市17公里。园区海拔2600—3800米(高差1200米)是一个具有立体气候的植物园;植物园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园区内共有野生植物物种2000余种。
2000年丽江高山植物园完成建设用地的划界工作,获得了4300亩林地的林权证,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植被类型丰富、植被垂直分布带完整的唯一一个高山亚高山植物园。植物园依托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昆明分部,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立足横断山南段,面向东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以引种保育海拔2800米以上高山、亚高山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特有类群和重要经济植物等为主要内容,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引种驯化、新品种选育、科普服务及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一体的科学植物园。丽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坐落于丽江高山植物园核心区。
目前丽江高山植物园拥有职工15人,其中岗位聘用7人,项目聘用2人,临时聘用2人,临时工4人。
三、生物资源引种保存
作为西南高山峡谷野生植物资源引种、驯化繁育的重要基地以及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活体圃,丽江高山植物园引种保存有经济价值及开发应用推广前景的活体植物500余种,包括滇西北重要药用植物200余种、高山亚高山观赏花卉230余种,其中杜鹃属植物100余种、报春属植物100余种、其他观赏花卉30余种、观赏及经济乔木30余种、野生蔬菜20余种、油料及香料作物20余种。
四、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丽江高山植物园已同当地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学校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先后与玉龙县科技局签署协议作为技术支撑单位,为地方生物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同丽江市环保局合作共建丽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验室和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同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合作共建联合科学实验室;同丽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合作共建有丽江高山植物标本馆、野外实习、实训科普教育基地、高山资源植物联合研究实验室;与丽江市科技局及玉龙县科技局合作开展共建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
通过科学院2012-2015年基础设施建设、SEE西南项目中心(西南生态基金)项目投入及基地合作项目的开展,依托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丽江高山植物园已建成野生植物资源活体圃及种苗繁育圃50余亩,建成植物资源繁育温室3000㎡,关键生物技术研发实验室150㎡;拟合作建设“自然梦想空间”自然教育基地。现已申报专利2项,通过授权1项,申请公开1项,配合项目任务书申报实用生物技术专利8项,拟申请新品种3个。通过2-3年时间建成滇西北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平台。
五、科普宣传活动
丽江高山植物园年接待人次为500人左右,主要包括科研院所、高校、国外来访专家学者、合作企业及社会团体等。承接科普活动包括植物园联盟园艺培训班、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生态毅行活动、阿拉善SEE生态协会高端科考活动、求真科学营活动、丽江师专野外教学实践课活动、植物医生会员考察活动等。并同丽江市、文山州、普洱市景东县相关保护局开展物种调查、植物保护等工作。
六、生态因子长期监测及科学研究
目前丽江高山植物园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滇西北地区高山亚高山森林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研究;云南典型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理研究;西南山地典型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西南-川藏地区本土植物清查与保护;云南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分配与关键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结合丽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完成气象数据监测、植物生理数据监测、土壤数据监测、昆虫数据监测、鸟类数据监测等长期监测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