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胡光万研究团队与四川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四川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发现并联合命名了兰科植物一新种——卧龙卷瓣兰(Bulbophyllum wolongense G.W. Hu, YueH. Cheng & Q.F. Wang)(图1)。这是该研究团队继发表中华珊瑚兰(Corallorhiza sinensis G.W. Hu & Q.F. Wang)、卧龙无柱兰(Ponerorchis wolongensis G.W. Hu, YueH. Cheng & Q.F. Wang)以及雅江舌喙兰(Hemipilia yajiangensis G.W.Hu, JiaX.Yang & Q.F.Wang)之后,第四次命名发表四川兰科植物新种。相关研究以 Bulbophyllum wolongense, a new Orchidaceae species from Sichuan Province in China, and its plastome comparative analysis 为题发表在SCI期刊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上。
石豆兰属(Bulbophyllum)是兰科(Orchidaceae)中物种最丰富的属之一,目前世界上石豆兰属物种被认为有1900–2200种,分布范围从热带非洲、马达加斯加、美洲、亚洲大陆延伸至大洋洲。我国是本属植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已经描述的石豆兰属物种多达150种。
2021年10月,四川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保护区内海拔1630m左右的河谷悬崖边发现一种开黄色花的石豆兰属植物,后与武汉植物园对该物种开展了联合研究。通过持续跟踪观测其在原生地的生长情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比相近种标本、开展分子系统研究及与行业专家讨论,最终确定其为石豆兰属一新种。因模式产地在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故将其命名为卧龙卷瓣兰(Bulbophyllum wolongense)。形态上,卧龙卷瓣兰与毛药卷瓣兰(B. omerandrum)和伏生石豆兰(B. reptans)相近,它们都有黄色的花、相似的花型和花大小。但其花序类型、花序上花的数量、萼片与花瓣边缘结构、药帽前端形态等结构与后两种石豆兰存在明显差别。此外,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卧龙卷瓣兰与等萼卷瓣兰(B. violaceolabellum)和钻齿卷瓣兰(B. guttulatum)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图3),但其形态上与后两者差别很大。卧龙卷瓣兰的发现对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说明该保护区内植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多年的保护工作卓见成效,有效地保存了该区域内的特有和珍稀植物。同时也说明以往对卧龙植物多样性本底的调查还不够充分,将来还可能在该区域内发现更多的植物新物种。
卧龙卷瓣兰为附生草本。根状茎匍匐,半木质,根生于假鳞茎基部。假鳞茎在根状茎上疏生,卵状圆锥形倾斜。叶革质,长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花葶从假鳞茎基部抽出,密布紫红色斑纹;花序柄纤细;花苞片卵形或舟状,先端锐尖,具3条脉;花梗连同子房黄绿色;花黄色;中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全缘,具5条脉;侧萼片披针形,先端钝;花瓣卵状三角形,先端紫红色具小细尖,边缘有不规则小齿;唇瓣肉质,舌状,紫红色;蕊柱浅黄绿色,上端两侧各具1枚近匙状的蕊柱齿,蕊柱齿上端近直角下端呈叉状短尖;蕊柱翅在蕊柱中部向前伸展呈近直角三角形;花药俯倾,2室;花粉团蜡质,4个成2对,卵球形;药帽黄色带紫褐色斑点,盔状,前端近截形,其边缘具多数不整齐的缺刻,表面具细乳突,背面中部具弧形鸡冠状的脊(图2)。花期9-10月。
本研究是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组织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行动的成果,并得到了2022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禁止开发区补助项目(2019073008)、2023年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STEP)计划(2019QZKK0502)以及中国自然科学基金(32270228)的资助。
论文链接
图1 卧龙卷瓣兰
图2 卧龙卷瓣兰墨线图
图3 含卧龙卷瓣兰的ML树(基于ITS、Xdh、matK和psbA-trnH片段构建)
东非植物区系与分类学科组:周宇龙,许海霞,江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