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影响外来物种的入侵性。一般而言,生物多样性较高的本地群落对外来物种的入侵具有较强的抵抗作用。然而,许多外来物种入侵到新的区域以后,往往更倾向于与其他外来物种共存,并在该区域形成入侵群落。这种入侵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如何影响随后到来的外来物种入侵尚不清楚。此外,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入侵群落的多样性和入侵性关系如何响应气候变化也知之甚少。
本研究利用6种外来植物进行了一个两阶段的植物-土壤反馈实验,并在反馈阶段进行了水分调控。研究发现: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反馈阶段的外来物种生物量会随着土壤培育阶段入侵群落的多样性增加而增加,这种促进作用与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丰富度的增加有关。然而,干旱条件下,反馈阶段的外来物种生物量不依赖于入侵群落的多样性。
本研究揭示了入侵群落“多样性-入侵性”的正相关关系和干旱对这种关系的调控作用,为自然界中外来物种的聚集和共存提供了解释。相关研究结果以“Soil microbial legacies and drought mediate diversity–invasibility relationships in non-native communities”为题,发表在期刊《New phytologist》上。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入侵生态学学科组博士研究生易佳慧为论文第一作者,黄伟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美国莱斯大学Evan Siemann教授参与了该项研究工作。本研究工作得到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cubg.cn/d/file/info/kyjz/2025-02-12/7fa170bddb8c30e22cf608271f81dc5c.png)
图1两阶段植物-土壤反馈实验示意图
![](https://www.cubg.cn/d/file/info/kyjz/2025-02-12/6403377876ff45b3fab0ed748355d2a6.png)
图2不同水分处理下入侵群落的多样性和入侵性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