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   English  |  常见问题 
 
 首 页 新闻动态 主要任务 成员风采 了解ICCBG 加入ICCBG
当前位置:Home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青藏高原化石新材料提供松属生物地理演化新线索
时间:2025-03-25  来源: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作者:姚萱容、李树峰  点击:

  松属(Pinus)有100多个现生种,是松科(Pinaceae)中最大、分布最广的属,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尽管已有的生物地理历史研究基于松属丰富的化石记录,但该属在组或亚组水平上的生物地理历史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在青藏高原东南缘芒康盆地上始新统拉屋拉组采集到松属球果化石,其主要形态特征包括:球果圆锥状卵圆形;鳞盾大部分为菱形,轻微隆起,横脊明显,部分基部种鳞有纵脊;鳞脐背生,明显凹陷,钝圆状突起位于横脊上方,具偏离中心短尖型(perexcentromucronate)鳞脐(图1)。深入的形态比较研究表明:(1)该种化石属于松组(sectionPinus),将该化石种命名为“芒康松”(Pinus mangkangensis X.-R.Yaoet T.Su),在形态特征上与现生种云南松(P. yunnanensis)最为相似;(2)始新世该组在东亚地区分为两类群,芒康松代表向低纬度地区扩散的南部类群,证明该类群在晚始新世以前已到达中低纬度地区,中新世以来的季风气候增强可能是中国西南地区松属物种多样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关研究结果以The late Eocene pine seed cones from Mangkang Basin,southeastern Xizang (Tibet) and their biogeographic significance为题,发表于国际古生物学专业期刊Palaeoworld。版纳植物园硕士研究生姚瑄容为第一作者,客座人员苏涛研究员与李树峰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版纳植物园“十四五”等项目的联合支持。


图1芒康松化石标本

  注:(A)印痕化石,模式标本,标本号MK3-0031;(B)保存的部分球果化石,标本号MK3-2618;(C)不完整的球果化石,标本号MK3-1864;(D)A中的菱形鳞盾,具明显横脊;(E)B中具有vallum的基部鳞盾;(F)B中的鳞盾,整体凹陷的鳞脐以及钝圆状的尖。比例尺:(A–C)1 cm,(D–F)5 mm。

 

相关信息:

No Related News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新闻动态
综合报道
工作进展
成员消息
科研进展
国际园讯
视频新闻
推荐资讯  
最近更新  
热门点击  
Copyright © CUBG 2013-ICCBG 2022 - 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办公室   滇ICP备13004273号-2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 勐腊县 勐仑镇   电话:0691-871333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