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   English  |  常见问题 
 
 首 页 新闻动态 主要任务 成员风采 了解ICCBG 加入ICCBG
当前位置:Home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我所在喀斯特天坑与氮循环相关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5-03-26  来源:桂林植物园  作者:王晓慧  点击:

  近日,我所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生态学创新团队在CATENA(中国科学院SCI期刊分区2025 农林科学1区TOP,IF2023-2024=5.4)发表了题为“Nitrogen-Cycling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Function in Tiankengs at Different Evolutionary Stages” 的学术论文,我所为第一单位,王晓慧博士为第一作者,蒲高忠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将天坑确定为喀斯特地区氮封存热点,强调了它们对脆弱岩溶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管理的重要性,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学院桂科学者、广西植物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的资助。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不同进化阶段天坑(白洞天坑、神木天坑、大曹天坑)中氮循环微生物的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研究结果显示,成熟的天坑表现出最高的土壤有机碳、氮和有效磷水平,塑造了独特的微生物群落。Ralstonia pickettii和unclassified c_Betaproteobacteria分别成为天坑成熟和退化的潜在指标。氨氧化古菌在氮循环中比细菌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天坑的退化,与外部环境的连通性增加,氮循环的主导地位从氨氧化和硝化转变为反硝化。

  图1. 不同进化阶段的天坑。

  注:(a)白洞天坑、(b)神木天坑、(c)大曹天坑的三维全景;(d)未成熟天坑、(e)成熟天坑和(f)退化天坑的相应示意图。

  图2.不同进化阶段天坑与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组成。

  注:(a)反硝化细菌(DNB)、(b)氨氧化古菌(AOA)和(c)氨氧化细菌(AOB)的OTUs的维恩图。堆叠柱状图显示了(d) DNB、(e) AOA和(f) AOB的种水平组成。

  图3. 与氮循环相关微生物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注:(a)结构方程模型(SEM),红色为正相关,蓝色为负相关。显著的相关性用数值标记,模型拟合指标在每个因子的右上角表示。EF表示环境因子的平均值。(b)Mantel-Test相关性热图,用于说明了氮循环微生物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文章链接
 

 

相关信息:

No Related News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新闻动态
综合报道
工作进展
成员消息
科研进展
国际园讯
视频新闻
推荐资讯  
最近更新  
热门点击  
Copyright © CUBG 2013-ICCBG 2022 - 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办公室   滇ICP备13004273号-2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 勐腊县 勐仑镇   电话:0691-871333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