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储存了大量的土壤有机碳(SOC),在生态系统固碳和减缓气候变化中发挥核心作用。在温带森林中,几乎所有树种都与AM或Ec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由丛枝菌根(AM)或外生菌根(EcM)真菌占主导的森林生态系统在SOC储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局域尺度SOC储量的变化是否与AM和EcM树种的优势度相关及其影响机理仍不清楚。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团队以典型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依托长白山25 ha森林大样地平台,系统分析了树种菌根类型、植物、微生物群落属性和非生物环境与土壤有机碳储量之间的直接、间接关系和相对贡献。结果表明,与微生物群落组成(贡献率26%)和非生物因素(20%)相比,森林植物群落属性对SOC储量的预测能力最强(45%)。森林SOC储量随植物和凋落物多样性及根直径的增加而上升,但随土壤黏粉粒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在EcM与腐生真菌基因丰度比值较高、以及具有较高碳氮循环相关细菌功能基因丰度的林分中,SOC储量较低。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图1),在EcM占主导的林分中,SOC储量较低可能间接与树种多样性较低、更高的凋落物碳输入及不同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相关。
该研究强调了树种菌根类型在局域尺度调控了生产者、分解者和土壤性质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理解森林土壤有机碳积累的生物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视角。研究成果以“Tree mycorrhizal associations regulat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lant and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s at local scales in a temperate forest”为题于2025年3月发表在Functional Ecology期刊上。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后张梦旭为第一作者,王绪高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1365-2435.70035

图1:树种菌根类型、植物和微生物群落属性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