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   English  |  常见问题 
 
 首 页 新闻动态 主要任务 成员风采 了解ICCBG 加入ICCBG
当前位置:Home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华南植物园在西藏发现葫芦科新种——墨脱波棱瓜
时间:2025-04-18  来源:华南植物园  作者:scbg  点击: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西藏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以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组成的科研团队,在西藏墨脱县发现了一种葫芦科植物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墨脱波棱瓜”(Herpetospermum metuoensisY. S. Chen & B. Y. Zhang)。这一发现对于丰富我国植物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新种特征‌

  墨脱波棱瓜属于葫芦科波棱瓜属(Herpetospermum),是一种雌雄异株的藤本植物。其茎部近无毛,长2-6米,直径1-4毫米。卷须2-5歧,微柔毛,分枝长度不等。叶片心形至三角状心形,长2.5-11厘米,宽3.5-15厘米,纸质,两面疏被微柔毛,通常3-7裂,裂片长圆形至三角形。雄花序单生,长7-21厘米,含5-16朵花;苞片不明显,圆形至宽卵形,长1-1.5毫米,早落。雄花花瓣黄色,直径5-8厘米,花瓣5枚,近圆形至椭圆形。雌花单生,子房圆柱状,疏被微柔毛,每室含胚珠6枚,下垂;花柱长1.3-2.1厘米,柱头3枚,2裂,近圆形至宽椭圆形。果实成熟时黄色,淡黄色,纺锤形至椭圆纺锤形,表面光滑无毛,顶端具喙状盖裂。种子不规则长圆形六边形,边缘每角具突起,成熟后变为黑褐色或黑色。

  该新种与冠盖波棱瓜Herpetospermum operculatum比较近缘,成熟果实盖状开裂,但是可以通过其雄花苞片不明显、圆形到宽卵形、长1-1.5毫米、花瓣近圆形到椭圆形、每室6个胚珠、下垂、柱头近圆形到宽椭圆形、果黄绿色、梭形到椭球梭形、无毛,种子长圆形六边形,边缘每个角都有突起等形态特征区别。

  ‌发现过程‌

  科研团队在2021年冬季收到了来自墨脱县的两份标本和数十粒种子,经过仔细研究和文献比对,初步判断这些植物属于波棱瓜属。然而,播种的种子在2022年并未萌发。直至2023年10月,科研团队再次前往墨脱县进行实地考察,成功在野外观察到了这一植物,并采集了标本。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的详细观察和比较,团队最终确认这是一个未被描述的新物种。

  分布与保护‌

  墨脱波棱瓜目前仅知分布于西藏墨脱县,生长在灌丛和林缘,海拔1300-2500米之间。据科研团队调查,该新种在墨脱县发现了五个种群,其中一个种群仅包含4株个体,且位于路边,易受道路建设和荒地开垦的影响,面临消失的风险。

  ‌科研意义‌

  墨脱波棱瓜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葫芦科植物的多样性,也为波棱瓜属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视角。此外,该新种的发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以“Herpetospermum metuoensis (Cucurbit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Xizang, China” 为题发表于国际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助理张步云为论文第一作者,陈又生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旗舰项目。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646/phytotaxa.697.3.8

  图:A体态; B体态; C卷须; D叶; E雄花序; F雄花上面观; G雄花背面观; H雄花纵切面;1 雌花上面观; 」雌花背面观: K雌花纵切面;L果实; M果实纵切面; N果实横切面; O 种子。照片为张步云拍摄(基于模式标本)

 

相关信息:

No Related News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新闻动态
综合报道
工作进展
成员消息
科研进展
国际园讯
视频新闻
推荐资讯  
最近更新  
热门点击  
Copyright © CUBG 2013-ICCBG 2022 - 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办公室   滇ICP备13004273号-2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 勐腊县 勐仑镇   电话:0691-871333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