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版纳植物园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与再引种研究组开展了首批白旗兜兰幼苗的野外回归。本次回归野外的白旗兜兰幼苗共60株,均为通过种子无菌萌发后,精心养护2年左右的健壮的幼苗。60株白旗兜兰幼苗分为2组,一组在普洱原生境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地点开展回归(reintroduction),另一组,根据人工辅助移植(assisted colonization)的理念,在比原生境海拔稍高的地点进行野外移植。此后,将分批次的开展野外回归和人工辅助移植,并进行长期的生长情况监测。
白旗兜兰(Paphiopedilum spicerianum)在我国于2003年首次在普洱市范围内被发现有野外有分布,这也是目前为止我国唯一已知的白旗兜兰分布点,仅有10余株成年植株,且生境遭到严重破坏,亟待对其开展抢救性保护。2012年,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中,涉及的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中,有兰科植物37种,白旗兜兰也被列为了极小种群物种。近年来,我园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与再引种研究组对白旗兜兰开展了综合保护研究。利用人工异交获得的种子,通过种子无菌萌发获得了大量幼苗;开展了原生境土壤分析、伴生植物调查;开展了不同季节白旗兜兰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传粉生物学研究和种群动态监测等,这些研究将为白旗兜兰的野外回归提供依据。
图1:白旗兜兰的花
图2:准备回归的幼苗
图3:开展白旗兜兰的回归
图4:回归后的白旗兜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