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至,银杏树上挂满了累累的种子,通过扇形的叶或雌树泛白的种皮我们一眼就能辨认出这是一颗银杏树,但当冬季来临,落叶树木都掉光了叶子仅剩光秃秃的树枝时,大家还能辨认出我们身边常见的树木吗?
开学啦,同学们的开学第一节科学兴趣课是什么?上海植物园把课堂搬进了植物园里,邀请了园南中学的师生们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孪生树枝》,让大家仅通过树枝的形态就能辨认树木。本次“开学第一课”也是上海自然联盟共同发起的一次特色教育活动。
动手脑,提高植物辨别能力
什么是“孪生树枝”?让我们通过树枝配对的小活动来了解一下:将同学们分组,每组准备5根去叶的树枝,用枝剪将每根树枝一剪为二,分别放两组,同学们从中找出与之配对的树枝,用橡皮筋扎在一起,每完成一次配对,都要在学习单上填写配对的依据。
抓特征,增强植物基础知识
我们发现,可以通过树枝的特征来辨别,比如:1.树皮的颜色、有无裂纹、裂纹的深浅和形状;2.皮孔的有无、形状(圆的还是扁形);3.树枝的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4.叶痕着生方式(对生、互生…)、叶痕的形状;5.顶芽的有无、形状;6.芽鳞痕的有无等等。
重展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完成树枝配对后,同学们要分别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单,并从不同的角度描述1-2根树枝的特征。从“输入”到“输出”,在这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巩固了树枝辨识知识,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目前生存在地球上的植物估计有40万种以上(其中种子植物约25万种)。要对种类如此众多,彼此又千差万别的植物,要加以了解和进行研究,第一步必须先根据它们的自然性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地进行分门别类,否则便无从下手。分类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深入研究客观世界最基本的方法。人类经过千百年对植物的鉴别和分类知识的逐渐积累,最终将其系统化,从而形成了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科中最古老和最具综合性的一门分支学科。
通过上海植物园里的“开学第一课”,园南中学师生学习了通过树枝特征辨认树木,掌握了树枝的基本特征知识,增强了对树木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习兴趣。
上海植物园是一个以植物引种驯化和展示、园艺研究及科普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植物园。作为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是徐汇区首家国家AAAA级景区,科普教育是上海植物园的主要职能之一。科普工作不仅是有“请进来”,更有“走出去”,目前正在开展基于学校和社区资源的科普课程开发。上海植物园与多家学校和社区开展合作,开展了“自然课堂”、“园艺沙龙”、“暗访夜精灵”、“科普志愿者培训”等各类主题的科普课程和活动,让中小学生和各年龄段的成人可以亲密接触大自然,形成对自然的好奇心及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今年的“暗访夜精灵”更是将走进全市的社区,让科普融入市民的日常,将自然教育生活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