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昆明植物园与在地自然教育联合开展的“葱花朵朵开-自然笔记体验课”、“葱葱显微大发现”在昆明植物园中乌全球葱园(植物园东园)圆满进行。两个科普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许多学生、家长的青睐,因预约和报名的名额有限,活动当天仅接受60多名小学生及其家长来参加本次科普活动。同学们在导师的带领下,认识了宏观生活中和微观世界中的各种葱属植物,并在自然笔记中记录下它们丰富多彩的特征习性。活动结束后,有些同学兴奋地向家长和导师们展示手中的记录卡,有些同学意犹未尽地继续完成自然笔记,有些同学仍沉浸在葱的花海中默默观察,从孩子们带着汗水的笑脸上可以看出,对于昆明植物园首届葱属植物专题展周末科普活动,大家收获颇多。
“葱花朵朵开-自然笔记体验课”为参与者们构建了自然笔记观察模板,大家可以在自然导师的带领下,记录并填涂在展示中心看到市场里真实售卖的葱属蔬菜,如:翡翠洋葱、紫皮洋葱、白皮蒜、独蒜、瓣蒜、蒜薹、韭菜苔等;而葱属植物具有刺激性气味,是由于它们含有硫化合物,可制成风味独特的咸菜如腌苤菜根、泡大蒜等,这些化学物质还具有药物活性和杀虫活性,又被制成各种加工品;也可以看到来自野外采集的葱属植物种子,如:多星韭、滇韭、韭葱等,实物一眼看上去跟黑芝麻粒差不多,但通过电镜照片则发现不同种类“葱”的种子表面,会呈现不同的类似拼图状花纹,这些肉眼观察不到的神奇景象,也是“葱”不同物种间的鉴别特征;从2.2米的大型纸艺手作大花葱,到“大使”、“球王”、“象牙皇后”等栽培品葱花,观察它们或高或低,或白或紫的植株形态,发现葱属植物共同特征:每一朵葱花,花被6片,雄蕊6枚,子房上位;此外,葱属植物类似红树林神奇的“胎生”现象——珠芽,一探昆明植物园精心打造的中乌葱园奇妙世界。
“葱葱显微大发现”与学校生物课紧密结合,取材紫皮洋葱,由自然导师现场教大家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以及如何观察洋葱外表皮、内表皮以及根尖横切片。这对于还是小学生的参与者来说,无疑很新奇;对于家长们来说,充满了学生时代的回忆,与孩子们一道又重温了一次当年青葱岁月的生物课。因此,有部分家长也参与到了现场指导中,告诉孩子们显微镜使用技巧,镜下呈现的显微结构有何生物学意义……虽然只是相对简单的显微操作,但在孩子与家长们的亲密互动中,无疑更拉近亲子间的感情距离。
通过活动过程中自然导师的引导和分享,大家可以在菜市场上轻松区分火葱(香葱、分葱)A. ascalonicum与葱(大葱)A. fistulosum;也知道了韭菜和韭黄是同一个物种A. tuberosum,叶片却呈现不同的颜色;而蒜薹、韭菜苔是葱属植物的花葶;经常吃的咸菜“韭菜花”,其实是果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随处可见。葱属之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则天下大同,这沿袭千年的“一带一路”将发展带入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而昆明植物园也将继续秉承科学传播精神,共绘美好的蓝图。
据悉,中乌全球葱园是由昆明植物研究所首次提出,并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共建的全球首个葱属专类园。与中国相邻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特斯坦等国是葱属植物的分布、起源中心,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国家。相似的植物物种可以归结为一个属(genus),因此像韭菜、葱、大蒜、藠头等有某些相似形态特征、化学成分等都归结为“葱属”植物,其拉丁属名Allium据说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避免”,以提醒人们葱属植物都具有刺激性气味。世界上对于葱属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前2300年苏美尔楔形文字碑刻中关于苏美尔人的膳食描述;而中国最早的记载,来自于先秦时期的《山海经》。我国劳动人民经常食用的葱、韭、藠头等为中国原生植物,从“一带一路”传到国外,而蒜、洋葱等则由外国传入中国。
葱花朵朵开-自然笔记体验课
葱葱显微大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