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简称东南亚中心)科研人员和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科研人员组成的中缅联合科考队共40余人,目前正在对缅甸北部实皆省的大麦地野生动物保护区进行野外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

乘船前往大麦地野生动物保护区
这也是第8次赴缅甸,开展大规模野外联合科考。此次科考5月14日开始,出发当日,央视新闻[朝闻天下]对此次科考活动进行了基础报道[我国科学家今启程赴缅甸科考],向公众展示了缅北开展生物多样性考察的必要性。从2014年第1次联合科考至今,科考队已发现确认缅甸尖药花等25种植物新种,红岗异齿鰋等12种鱼类昆虫新种,为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数据。

朝闻天下报道
科考中,新华社记者金立旺进行了跟踪报道,5月22日,发回报道[中缅在缅北开展联合科考],记录了科考队员在大麦地野生动物保护区开展的科考活动。并被中国新闻网、人民网、新浪网、中国科学报近30家媒体转载报道。

5月22日,科考队员正在大麦地野生动物保护区野外监测站制作植物标本
6月3日,金立旺再次发回报道[无人区的日与夜——中缅缅北联合科考直击],展示了科考队员在无人区的野外科考工作。

5月25日,在缅甸北部实皆省大麦地野生动物保护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张若鹏(左)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王继旋采集植物标本。

5月26日,在缅甸北部实皆省大麦地野生动物保护区,东南亚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权锐昌(右一)指导科考队员安装红外相机以监测动物活动。

5月27日,在缅甸北部实皆省大麦地野生动物保护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助理秦涛采集鱼类标本。
此次科考预计于6月15日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