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武汉市教育局、园林和林业局、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主办,武汉植物园科学教育中心承办的市级自然生态课题《好吃的猕猴桃是怎样长成的》研学实践系列活动,开启第二期课程“猕猴桃初探”。课程在武汉植物园内进行,来自武汉市六所小学的29位同学,在课程导师张鹏的带领和助教老师曹承娥、柯明青、罗芝的辅助下,对猕猴桃的育种方法之一——野生选育和实生选育的方法进行亲身体验与学习。
本次课程主要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背景知识讲解,张鹏详细地向同学们介绍了猕猴桃野生选育和实生选育的相关内容,以科学家已经育种成功的案例向同学们生动阐述了野生选育和实生选育的具体流程及方法。
第二个环节是分组进行育种体验。在该环节,同学们走进实验室,根据在上节课制定好的猕猴桃育种目标,化身科学家亲身体验育种流程。张鹏老师提前准备了十余个需要进行风味鉴评的猕猴桃株系的果实,请同学们按照育种学家的工作流程,对各个果实进行品鉴和记录。“果肉绿色,肉质紧实,极酸,微甜”,“果肉绿色,髓部红色,微酸,较甜”......同学们纷纷在记录本上进行了属于自己的“考种记录”,也了解到了从种质资源到品种,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外,同学们还发现,原来所谓的“品尝”并不是胡吃海喝一番,而是需要非常细致地记载,大部分的猕猴桃种质资源都是不好吃的,但科学家们仍然需要每一个都进行品尝并记录。经过这次模拟,同学们对育种研究过程中需要的坚持和付出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张鹏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武汉植物园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参观了育种苗圃,学习洗种及种子收集和保存,孩子们拿到自己收获的猕猴桃种子都十分开心。
通过此次课程,同学们亲身体验了猕猴桃野生选育和实生选育的流程及方法,实地体验探究大大提升了孩子们主动探究科学的兴趣,为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室内讲解
育种体验——观察、品尝、记录
于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中体验“洗种”
收获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