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厅是许多市民游客到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必去的一个景点,位于厅内后侧山谷的阴生植物区(也称“荫棚”),数十年来改变不大,园林造景依旧保持着旧时的风采。随着植物园创建5A级景区提升改造工程的持续开展,百花厅荫棚也迎来了改造时刻。
在这个较早建构起园林概念的荫棚,现在依旧有繁茂的扁担藤、蕨类、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区以壮观的条石棚架为骨,既有荻芦匝峰、老藤盘绕,也有萍漂莲浮、鱼草轻漾,多种阴生、湿生植物各展风姿,因此被称为“荫棚”。
据了解,植物园将在保护荫棚现状园林建筑空间格局的基础上,结合园区定位,合理调整园区的功能等,对现状结构进行加固修缮,改造提升现有园林景观,打造富有特色的蕨类专类植物观赏园。
百花厅荫棚改造提升工程面积约2000平方米。此次将对石柱框架梁条石棚架、棚架下游园空间、水系景观、南面半坡上玻璃房建筑等进行改造提升,并对园区植物进行保留、梳理、补植等。改造将结合现状山地,通过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以种植阴生植物为专类主题,构建一座因地制宜、融于自然环境的富有特色的园林建筑空间。

百花厅荫棚改造后效果图
【链接】

许多文人雅士曾在此留下墨宝,“榕荫逭暑”由书法家高怀所书
荫棚特别适合漫步细品,这里景致好,许多文人雅士曾在此留下墨宝。谷口上部有依山而起的小筑“听泉阁”,又有“榕荫逭暑”“岩坞”等书法石刻。“榕荫逭暑”是著名书法家高怀先生所书,“岩坞”系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所题。
据了解,早年这里的正面门廊曾挂有“绿漪锦汇”堂匾,“绿漪得诗吟佳句,蕉叶邀雨奏清音”楹联,将绿洗尘心的浅池、深院景致写得声情并茂,恰到好处。匾联是著名风景园林大师孙筱祥教授所书。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创建者之一、曾担任植物园主任的陈榕生说,当年荫棚这个区域有条水渠,水很大,不少人来此洗衣服,久而久之成了臭水沟,环境被破坏。“百花厅当时正筹建蔷薇花圃,借着这个机会,我提了方案,前面做百花厅,后面把臭水沟盖掉,设计荫棚区。”陈榕生提议得到了单位的支持,之后这里便有了荫棚。
“我们借鉴了岭南园林的元素,受广州园林影响很大。当时,百花厅建设了第一、第二馆,接着建设了荫棚。为此,我们还派人去华南植物园学习了近一年。”陈榕生说,中国园林艺术一定要有中国文化艺术的融入,所以在这里悬挂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还有各类楹联点缀其间,让山水与植物在人文元素烘托下,更体现园林的特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