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联大设立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由于今年恰逢“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国际年”,因此纪念活动在“岛屿多样性”的主题下进行。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近十分之一的人口、约有6亿人在岛上居住;同时,三分之一的联合国会员国都是岛国。因此,生物多样性是其生计、收入、福祉和文化认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此外,全世界一半的海洋资源位于岛屿水域。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的行业,如旅游业和渔业,占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单是珊瑚礁就提供了每年约375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收入。许多陆地和海上物种是地球任何其他地方都没有的。它们是独特的进化遗产,为未来在药品、食品、生物燃料诸方面获得发现带来希望。
然而,岛屿生物多样性面临不断增长的风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这也反映了全球格局。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捕捞,污染和考虑不周的发展正在造成沉重损失。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前景。国计民生正在受到影响。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呼吁将“岛屿多样性”议题纳入2015年后的发展议程,并在今年9月将于萨摩亚举行的第三次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会议上进行探讨,以应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求,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衰退的局面。他同时强调,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正在表现出对健康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相互关系的不断认识。其中许多国家已就保护和可持续地利用生物多样性作出地方、国家和区域一级承诺,例如批准《名古屋议定书》等重要文书。他呼吁世界各国采取同样做法,尽速批准该议定书。
与此同时,《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与全球岛屿伙伴关系(Global Island Partnership)当天还发布了全新的研究报告,对世界各地岛屿所面临的生物多样性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重点介绍了岛屿国家如何通过新型伙伴关系来保护海洋资源和沿海资源,增强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发展可持续的旅游业、渔业和其他行业,并呼吁推广最佳做法,以便让更多人参与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造福于依赖生态系统的所有岛民和世界各地的人们。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随着人类活动加剧,人类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从而威胁生态系统。为了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年12月,联大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于这一天与很多其他节日时间相冲突,为确保该国际日主题活动可连续如期举行,2001年5月,第55届联大通过第201号决议,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5月22日。
(信息来源链接:http://www.un.org/chinese/News/story.asp?newsID=21941,编辑:曹志坤)
中华凤头燕鸥(右)与大凤头燕鸥(左)(照片提供:陈水华)
中华凤头燕鸥(前称黑嘴端凤头燕鸥)是一种罕为人知的极危鸟类,只在亚洲东部生息。它的种群数量极低(不足50只),在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录上列为“极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