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27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主办的“夜营植物园,聆听生命表”活动在西园展开,共有15个家庭参加了本次活动。在植物园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夜游植物园听“暗夜”中生命律动、观生命迹象,夜营扶荔宫闻百香环绕、安然入眠,了解热带雨林特征和分布、入扶荔宫探秘热带景观与有趣植物、随路有趣的昆虫观察课等,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一夜。
自然笔记分享
参与者合影
26日傍晚,在夕阳的余晖下拉开了序幕。大家游走在夜幕来临前植物园中,异常放松,习风拂面、芳香扑鼻,驱走了连日酷热的烦恼。小朋友们兴奋地奔走,捡拾有趣的生命残体,香包里积攒了各种香味和有趣的植物。来到宿营地“扶荔宫”,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协作搭建帐篷。不知不觉中夜幕就降临了,老师与小朋友们聚在一块儿分享一些自己的“小秘密”。等到诱虫灯开启之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生命迹象的探索与观察中,拿着手电、头灯四处找寻。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观察到了很多白昼与黑夜中呈现不同状态的生命体,夜间叶片闭合的合欢树、花朵闭合的睡莲、雪花结满枝头的白千层、清幽芳香的枫香树等等,即使蛾类、蚊类、蜘蛛、蛙类、甲虫类等夜行动物的出没,也足以令小朋友兴奋异常。在枫香大道进行的真实场景“黑夜独行”游戏中,小朋友们体验了第一次独自走夜路,意犹未尽。他们战胜了面对黑暗、面对孤独的恐惧,聆听到不曾细想过的各种“暗夜精灵”时的勇气和喜悦。
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协作搭帐篷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在植物园花叶香里、蛙声一片中,大家安然入眠。第二日的清晨,叽叽喳喳的鸟鸣声编织出一曲优美的起床号旋律,柔软的阳光抚在扶荔宫,早起的家长和小朋友们已经开启了探索之旅,各种鲜艳的玫瑰深受家长们的喜爱,而小朋友对小青蛙情有独钟,池塘边上认真聆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有小朋友对着西番莲开始认真做自然笔记,老师讲到这“时钟花”上的表盘其实是花瓣。
早晨的探秘
早餐后,神秘的热带之旅开启。与夜间的自然体验为主不同的是,这一天是一堂科学课和体验课的大集合。首先,老师让大家用想象力构造出一副心中的热带雨林模样,才开始讲解热带雨林的标准、特色、分布和标志种,在随后的雨林参观中,才理解了雨林的真实模样,同样也懂得植物和植被分布的规律,中国是个独特性、多样性和广幅性都具备的国家。其次,“最佳大脑”抢答环节加强了参与者对热带植物知识的了解。游戏分成两组人马,每一组每个家庭的家长和孩子通过同心协力齐步走,抢速度冲击到问题前边,然后作答、回撤、继续冲击、作答,直到所有问题答完才算赢。这个环节考验了家长与孩子、家庭与家庭间的协作能力、知识结构。
想象中的热带雨林
老师介绍的热带雨林
“最佳大脑”抢答
两人三足“脑力大比拼”
接下来的“扶荔宫”温室群里,大家被各种各样的植物和景观所震撼,对之前所掌握的知识更加印象深刻。小朋友们对多肉多浆非常感兴趣,执笔描写了他心目中的仙人掌;家长们对热带植物非常感兴趣,咨询苏铁怎么区分雌雄、无花果花在哪里、可可与咖啡区别、酒瓶兰为何根茎这样膨大、龙血树有何神秘之处、芦荟会不会开花、油渣果还未得到开发的原因等等。参观奇异植物馆时,参与者都对食虫植物表现出了浓烈的兴趣,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伙伴们一起分享和探讨食虫植物的栽培技巧。整个过程中,小朋友们用自然笔记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所看、所学和所得,而家长不停追问着老师们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
扶荔宫探秘
最后的环节中,所有人来到林间,参与场景模拟游戏。通过随机抽取分别写有形容词和名词的卡片,用肢体动作和表情传达内容,观众努力去揣摩表演者所带来的信息,亲子表演增强了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度和凝聚力。观察是想象力的种子,想象力是创造的基石,通过续写故事和借助道具进行舞台表演,锻炼了孩子们的逻辑能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一天一夜所有的环节中,只要一遇到虫子,有幸请到西南林业大学曾老师为大家一路解答、一路传授,她讲到动物与植物的关系是整个进化史上的奇迹之一,每一种昆虫都具有自己的方式,比如雌螳螂吃掉雄虫也只是特殊情况或个别现象,不是所有螳螂类群都是这样的。
场景模拟表演
最后“夜营植物园,聆听生命表”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大家带着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而来,走时也将这份好奇珍藏,继续带着热爱与勇气,用科学的思路去探索绚烂的自然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