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主编、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财政部战略生物资源科技支撑体系运行专项资助、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编辑的《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年报2014》正式发布。
《年报》全面介绍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期间中国科学院13家植物园在物种保育与资源利用、科学研究、知识传播与科学普及、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并公布了相关数据。
《年报》显示,2014年13个成员单位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能力不断扩展:年内新增植物7407种(次),定植成活率保持在90%。园内定植乔木数量稳定在170万株。新建专类园5个,优化原有专类园49个,新园区(如沈阳树木园的辉山园区)的建设初见成效,若干新的园区(新疆伊犁植物园、云南景东亚热带植物园等)亦在筹划中,植物保育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明显提升:年内13个植物园共发表SCI 收录的学术论文805篇,出版专著38部,均比上年显著增加。先后完成了《江西植物志》第三卷、《广西植物志》第六卷(蕨类)、《中国迁地保护植物志》、《中国入侵植物名录》等专著的编研出版工作。依托中国科学院植物园专类园区开展的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植物遗传多样性、蛋白组学、植物生理学与生态学、遗传改良与品种培育、植物资源评价、植物多样性保育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资源评价与发掘利用成为热点:获得授权专利73 项;审定、登录植物新品种48 个,培育并向社会转化了一批新品种和新种质。包括百合新品种(‘小白猫’、‘红灯笼’和‘羞嗒嗒’)、葡萄新品种(‘北玺’、‘北馨’、‘新北醇’)、羊草新品种(‘中科1 号羊草’)、苦苣苔科植物新品种(‘紫霞’、‘黄钻’、‘紫月’和‘古铜小伙’)、 木兰科含笑属新品种(‘玉壶含笑’)、选育出了‘苏薄1 号’和‘苏薄2 号’薄荷等系列新品种。已经开展了功能基因的挖掘和研究工作。科学传播工作稳步推进:各植物园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学知识传播工作,吸引进入植物园游览参观的人数786 万。科普队伍基本稳定,各植物园的科普工作特色逐渐形成并不断创新。年内在北京植物园启动了以牡丹为主题的“名园名花展”系列科普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频繁、重点突出:与非洲、中亚、东南亚及南美等地区的合作态势逐渐展开,植物资源交换遍及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主办和承办了关于资源共享利用的重大会议37 次,与许多国家的植物园、研究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与欧、美地区植物园间的合作与交流频繁。
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 计划)的支持下,启动了“中国植物园联盟建设”项目,联合院内外植物园,在全国8 个地理区域开展的“本土植物全覆盖保护(试点)计划”已经全面启动,体现了协同创新的新思维、新行动。针对植物园相关专业人才匮乏的现实需求,以版纳植物园、昆明植物园、植物所植物园、辰山植物园等为依托,策划、举办了每期15 天的环境教育研究、园林园艺与景观建设以及植物分类与鉴定人才培训班,得到各植物园的积极响应。除此之外,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的咨询作用得到了发挥,先后应邀为沈阳树木园、庐山植物园、秦岭国家植物园等提供了专家咨询服务。
《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年报》是中国科学院13个植物园集结一体,向社会公众宣传中国科学院植物园体系及信息的重要载体。
下载链接:http://www.cubg.cn/Download/2014-11-27/4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