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主编、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财政部战略生物资源科技支撑体系运行专项资助、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编辑的《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年报2015》正式发布。
《年报》全面介绍了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中国科学院13家植物园在物种保育与资源利用、科学研究、知识传播与科学普及、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并公布了相关数据。
《年报》显示,2014年13个成员单位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能力增强:年内新增植物4889种(次),定植成活率达86%。园内定植乔木数量稳定在170万株。新建专类园8个,优化原有专类园36个,若干新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在中国植物园联盟本土植物全覆盖(试点)计划支持下,8个试点单位在目标区域植物清单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标准开展植物保护等级专家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拉网式”野外调查、研究与保育材料采集、数据获取和分析,针对特点物种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并开展相应保护工作,使本土植物引种保育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年内13个植物园共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852篇,出版专著32部。分别完成了《中国经济植物》上卷、《广西植被》第一卷、《中国迁地保护植物志》、等专著的编研出版工作。依托中国科学院植物园专类园区开展的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植物遗传多样性、蛋白组学、植物生理学与生态学、遗传改良与品种培育、植物资源评价、植物多样性保育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资源评价与发掘利用成为热点:获得授权专利82项;审定、登录植物新品种55个,培育并向社会转化了一批新品种和新种质。包括萱草属植物新品种(‘烈焰’、‘初夏’、‘梦幻焦点’)、薰衣草新品种(‘京薰3号’)、苦苣苔科新品种(‘红蝴蝶’、‘紫云’、‘皇冠’、‘彩虹’)等系列新品种。科学传播工作稳步推进:各植物园充分挖掘科学院的资源优势,探索科普工作的新形式和新方法,精心策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科普活动,吸引进入植物园游览参观的人数766万。科普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科普开放人才队伍多元化发展,科普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年内第四届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名园名花”展暨2015 南京中山植物园“阆苑秋韵”枫叶文化节成功举办。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突出:与非洲、中亚、东南亚及南美等地区的合作态势逐渐展开,植物资源交换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办和承办了关于资源共享利用的重大会议46次,与许多国家的植物园、研究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与欧、美地区植物园间的合作与交流频繁。
中国植物园联盟三大精品培训班“环境教育研究与实践”、“园林园艺与景观建设”以及“植物分类与鉴定”,以版纳植物园、昆明植物园、植物所植物园、辰山植物园等为依托,今年各举办1期,共培养专业人才95名。此外,联盟在版纳植物园举办了首期植物园管理高级研修班,来自全国12家植物园的14位主任、副主任级别的学员参加培训,反响热烈。
除此之外,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的咨询作用得到了发挥,先后应邀为秦岭国家植物园、桂林植物园等提供了专家咨询服务。
《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年报》是中国科学院13个植物园集结一体,向社会公众宣传中国科学院植物园体系及信息的重要载体。
下载链接地址:http://www.cubg.cn/Download/Report/2016-03-01/1072.html |